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母亲去世,我就带走了一样东西
admin 发表于:2020-11-23 18:42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
阅读数:22978
  从农村老家来到城里安家过日子,使的用的基本都是现用现抓,唯一的“古董”是一对木棒槌。

  11年前,母亲与世长辞。料理完母亲的后事,离开老家时,我想挑选一些母亲使用过的劳动或生活用品以留作纪念,挑来选去,最终选定了这对木棒槌。从外观看,这对木棒槌长约50厘米,最粗的地方直径有5厘米。制作棒槌的材质是硬杂木,经过匠人刨镟成型、打磨光滑,概略看上去,仿佛一对加长的类似盛放药品的化学试验器具。

2017022101.jpg

  这对木棒槌制作于何年何代,已经无从考证。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。我只能这样推算,爷爷生于1901年,4岁丧母,曾祖母将自己生前用过的这对棒槌传给后世;大约是1915年,奶奶嫁到爷爷家后,接过了它,将织出的土布锤打匀实、平滑,给父辈缝制袄裤,挡风御寒。

  1944年,母亲嫁到我们家后,从奶奶手中接过它,不仅用它为一家老小锤布、做衣,而且将锤打得光洁,漂亮的棉布拿到集市上,换回一些零钱补贴家用。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,棒槌声中饱含着一家人的希望;在那个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年代,反复锤打棒槌也给母亲带来劳作的艰辛。我清楚地记得,夏季,锤布的母亲大汗淋漓;冬天,母亲握棒槌的双手被震得裂开了道道口子,渗出细细的血丝。

  一次,我不忍心看母亲受罪,将木棒槌藏在草垛里后,转身去上学。这下可急坏了母亲,她不知是自己放错了地方,还是借给了哪家哪户,总之,棒槌不见了。没有了木棒槌,母亲像丢失了孩子一样失魂落魄。因为木棒槌是母亲的劳动工具,为一家人的衣着提供着保障、生活提供着支撑。当我把木棒槌找来还给母亲时,母亲抚摸着它犹如安抚着失而复得的宝贝一样,从脸上到心里到流露出喜出望外的愉悦感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化纤织品成为人们服饰的新宠,粗布棉纺品逐渐淡出城乡居民的生活。此时,这对木棒槌便“退居二线”了。但它退而不休,演化成为长辈对后代进行“传统教育”的活教具。每逢我们这些晚辈不知劳动的光荣、忘却勤俭的意义,爱管事不怕得罪人的三婶就取代母亲给我们“上课”,让木棒槌“现身说法”。此后,每当见到它,我们就产生一种敬畏感,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。

  如今,这对木棒槌传到了我手中。接过它,我也接过继承祖辈光荣传统、弘扬善美家风的历史重任。像先辈教育我一样,我正在把木棒槌的故事讲给后辈听,希望通过他们将木棒槌及其蕴含的宝贵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。

(“文明河北”微信订阅号推荐 作者:艾立起,单位:河北文明网首席网评员)

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
条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高级
相关推荐